运输补给是维持部队战斗力的核心环节,需要从补给来源、运输方式、策略搭配及战场应用四个维度系统规划。补给品包含燃料、弹药、食物三类基础物资,通过补给品厂生产或商业区购买获取,空投补给策略可紧急补充远离领地的部队。航空母舰能为舰载机提供专属补给,军团城市则支持空投补给覆盖所有地面部队。
运输效率取决于基础设施等级与科技研发进度。基础运输队可通过兵营训练,具备穿越敌占区的能力,但效率较低;道路和铁路提供更高运输容量,但需投入资源升级。地形与天气会显著影响运输速度,山地、沼泽及恶劣天气将导致延误。科技树中的物流方向能优化整体运输系统,减少环境负面影响。
防御阶段优先修复耐久度并补充弹药,进攻阶段集中资源提升重型单位燃料供给。部队合并是解决补给中断的有效手段,同兵种单位可共享剩余物资。侦察机与运输机的视野和机动优势能为陆军运输提供路线安全保障,避免遭遇伏击。
主城与资源点之间构建放射状运输网络,关键节点部署炮塔防护。海军单位负责海上补给线,驱逐舰护航运输船可降低被截获风险。当占领新城后,按炮塔-空军基地-补给品厂的顺序重建,确保防御与补给能力同步恢复。军团协作时需明确物资分配规则,避免资源调度冲突。
战场临时补给需把握三个原则:行军前检查部队携带量,远程作战预留20%冗余,攻城时优先补充攻城武器弹药。使用闪电战策略提升40%移速可缩短补给间隔,但会加速消耗。被围困时,就地取材策略能临时获取周边资源,为等待援军争取时间。这些细节操作将直接影响大规模会战的持续作战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