驱逐舰运矿效率的优化需要从舰船配置、路径规划、资源点选择及动态调度四个维度综合考量。工程舰与运输舰的协同编组是基础,建议采用AC721重型运输舰搭配X8/X10工程舰的组合,前者能提供22200仓储容量,后者则保障采集速度。这种配置可减少往返频次,单次运输量提升至普通编队的3-5倍。技术值应优先投入仓储扩容与曲率引擎强化模块,而非攻击属性。
资源点的战略评估直接影响运输耗时。优先选择距离基地3跳以内、储量超过50万单位的中型以上矿区,同时避开敌对势力活跃区域。开采前需通过侦察舰确认矿区安全系数,若存在7级以上野怪驻守需先行清理。计划圈摆放时需将矿区中心点置于曲率航行路径末端,使工程舰90%移动时间处于曲率状态,此举可缩短15%-20%的单次作业时长。
当运输舰队遭遇拦截时,应立即激活紧急跃迁协议并切换至备用航线。建议在主力运输线路上预设2-3个中继前哨站,既可分段缩短单次跃迁距离,又能作为临时仓储节点。对于特洛伊晶体等稀有资源,建议采用蜂群采矿模式,即分批次投入多支小型运输队间隔30分钟作业,既能规避集中运输风险,又可利用资源再生机制提升总产量。
量子采矿探针可提升稀有矿脉发现率20%,行星裂解技术则能改造贫瘠星域生成人工矿脉。采矿数据中心模块可实时监控6小时内资源消耗曲线,自动调整运输舰队出发频次。所有优化措施都需建立在基础仓储科技满级的前提下,否则单次运载量瓶颈会抵消其他增益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