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高效获取理想角色组合,关键在于理解机制优先级与角色适配性。第二次筛选召唤需推进主线至10-10关卡解锁,其奖池侧重PVP与高强度副本的实用角色,如木飞剑伊赛莉亚、木奶戴斯缇娜等。与首次筛选不同,此次选择需更注重后期阵容兼容性,建议优先考虑具备破甲、减CD或群体治疗能力的核心角色。由于筛选召唤仅能锁定一组结果,需避免过度追求完美组合而浪费机会,遇到符合当前阵容需求的角色即可确定。
角色强度与功能性的平衡是筛选的核心逻辑。木飞剑伊赛莉亚因其独特的技能冷却重置机制成为首选,尤其在搭配偶像塔玛琳尔时能形成木偶组合,显著提升队伍在深渊与讨伐战中的稳定性。若已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木飞剑,则可转向木奶戴斯缇娜等治疗型角色,其在PVP中的群体净化与护盾效果具有不可替代性。需注意五星神器虽具备高泛用性,但角色对开荒期的价值远高于神器,除非已有成型阵容需要特定神器补强。
筛选召唤允许反复抽取30次十连,但最终仅能保留一组结果,因此需提前设定止损线。若中途出现次优组合(如木飞剑+四星水奶安洁莉卡),建议暂存记录继续尝试,避免因后续未刷到更佳组合而被动选择。主线推进至10-10后难度提升明显,若筛选结果能补充队伍短板(如缺乏治疗或破甲手),即使非理论最优解也应果断确认。
后期培养方向与筛选召唤的联动性不可忽视。第二次筛选召唤的角色选择需与现有光暗卡池形成互补,例如已拥有暗法泰妮布里雅则优先补充群体破甲角色。部分高泛用性四星角色如安洁莉卡虽可通过酒馆招募获取,但若在筛选中以副产物形式出现,能显著降低培养周期。需明确筛选召唤仅是阵容构建的起点,后续装备强化与技能升级才是角色强度上限的关键。
偏好PVP的玩家应侧重选择带控制或速度加成的角色,而专注PVE的玩家则需强化破甲与续航能力。筛选召唤的结果虽影响开局节奏,但游戏后期通过活动与任务仍能获取大量抽卡资源,不必因短期未获得特定角色而过度消耗精力。保持对角色机制的理解与灵活应变,才是长期提升阵容强度的核心策略。